为什么是每日优鲜,而不是叮咚买菜?播报文章
2022-08-01 07:07:4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来源:晚点LatePost

小说家理查德·耶茨说在很多人看来,失败是可耻的,但其实,失败才是常态。生鲜电商就是这么个例子。

2021 年 6 月,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一前一后在美股上市,同样的不赚钱、用户少、不被市场看好。每日优鲜上市首日破发,但先一步上市还是有安全垫。

他们几乎讲光了行业故事,IPO 融资 17 亿元让他们有更充裕的流动性。由腾讯、中金、青岛和常熟国资组成的投资人队伍看起来更光鲜。叮咚买菜则为了确保成功上市,则调降 70% 左右的融资规模,最后到手 6 亿元。

一年后,遇到大麻烦的是每日优鲜。

每日优鲜上线于 2014 年,一开始在北京做 2 小时送达的前置仓模式,叮咚买菜 2017 年上线,运营模式近似,都是先在一线城市居住密度大的地方租配备冷库的仓库,面积 150 平方米到 300 平方米不等,站点雇佣分拣员、骑手、管理人员,具体人员数量跟着单量变化。这几年稳定下来一般是一个站点 5 人分拣、15 人送货。

这种商业模式一直有争议。前置仓有点像开门做生意的社区小店或者菜场的夫妻老婆店,有租金和水电费的固定成本,人员工资的变动成本(奖金、提成、绩效),但它合规成本高、浮动损耗率大(食材损耗率一般 18%-20%),这也让计算盈亏平衡跟开盲盒差不多。

互联网对生鲜电商的影响正反面都有,比如线上品牌营销、效果营销加速获客,但也放大了服务半径,增加了库存、损耗、履约的不确定性。所以,行业想了个指标叫 “除损毛利”,也就是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,商品销售减去商品采购成本后还剩多少利润。

菜场和夫妻老婆店销售的商品品类固定,接触的消费者群体规模通常也是给定的,取决于方圆五百米到一公里内住了多少人。社区每年有人搬进搬出,但户数永远就是那么多,消费能力也近似,收入和成本流水相对更容易估。而且菜场一般有渠道销售当天没有卖完的商品,也是降低损耗的一种办法。

每日优鲜最近一次公开财务数据还是去年 11 月发布的 2021 年三季报,当时情况已经很糟糕。销售毛利率只有 12%。账上剩 19.96 亿元不受限制使用的现金,一年内要还的借款和对供应商欠款达到 24.08 亿元。

叮咚买菜当时毛利率也一般,17%。但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毛利率持续提升至 27.88%。

根据久谦中台的行业专家纪要,叮咚买菜靠减少补贴及促销力度、扩大直采、自养殖及自加工、控制损耗、前置仓并仓并单、裁员比例大及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方式 —— 基本将前置仓整条经营环节全部改一遍。

实际上传统平台电商能有今天的效率也是各种极致改造的结果。

每日优鲜 2021 年的前置仓变化不大,没有新进入城市及退出现有城市,发展重点转向 “智慧菜场” 和 “零售云”。前一种是相对低成本的房东生意:从政府处租得菜场后分包给菜农,赚租金差价。后一种是 2B 生意,主要在三四线城市为商超提供数字化零售服务,按照提成收费。

解散消息传开当天,每日优鲜股价跌超 40%、市值跌至不足 3000 万美元。叮咚买菜受波及,股价下跌 9.68%,市值跌至 11 亿美元左右。(龚方毅)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